秋冬季节,气温突变,急性心梗病例突增。有医院称院内一天就抢救了7名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出现死亡的几率极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首要原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约一半左右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是在院外猝死,超过半数是因为没有正确识别心梗或在到达医院之前没有得到正确的抢救。
正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最典型临床表现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但有20%~30%的病人心梗症状不典型,首发症状表现为胸外非典型部位疼痛。一旦被忽视,就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当高危患者突然出现以下部位疼痛,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的可能。
出现以下部位疼痛,警惕急性心梗
1、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或濒死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前胸、左肩、左腋下、左上肢痛
左肩是心脏的放射点之一,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
3、胸骨后、颈部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胸部正中或偏侧)之间疼痛
呈阵发性的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放射至肩臂部等处。
4、后背痛
以腰部、背部、肩部的放射性疼痛为主。
5、上腹部疼痛
如果患者出现出虚汗、呕吐甚至晕厥时,要考虑。
6、颈部、咽喉
因为咽喉和心脏的神经受到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伴有胸闷、出汗或恶心症状时,要警惕。
1、下颌痛、牙痛
尤其与运动相关的颈部、下颌、牙齿疼痛,伴有头晕冷汗等症状时。
2、偏头痛
心肌梗死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3、左下肢、左腹股沟
伴发胸闷、憋气及出汗,应警惕。
4、无痛性心梗
仅表现出轻微的胸闷,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憋气等症状。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现。
正确的抢救方法,记住这4个“千万不能做”和“一定要做”!
千万不能独自去医院
怀疑自己心梗发作,一定不要独自前往医院。这种情况下,任何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
千万不能擅自服用硝酸甘油
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来说,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
千万不能喝点水
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另外,如果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更是给不健全的心脏增加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
千万不能擅自做心肺复苏
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一定要停止活动
怀疑心梗发作,患者要立即停止任何活动。
一定要拨打120
与此同时,家属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比如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等。
一定要保持呼吸通畅
要尽力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如果患者昏迷,要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
一定要舒缓心情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要记得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夏张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