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茶庵村是玉皇庙一带人去交口,康庄,焦庄,四里店等地心经之路。茶庵村原有一户刘姓人家,在三间毛草房前搭了一个草庵,庵里放有桌子凳子,有凉茶,庵里收拾的十分干净,刘姓一家人春夏秋冬在草庵里吃饭喝茶休息,过路的人每逢路过这里也总要在草庵里坐下休息一会,喝点茶再翻山越岭赶路,有时候遇到吃饭时候,刘姓人家总要热情留下路人吃饭,刘姓家门前的草庵也就成了南来北往过路人的休息处,时间久了过路人辈辈相传,称这里为茶庵,茶庵村由此得各。
茶庵村地处鲁山县熊背乡西南20公里,全村辖6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地域面积13.08平方公里,耕地122亩,林地19000余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茶庵村全村175户753人,其中贫困户153户656人,已脱贫150户643人,未脱贫5户10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86%降至1.3%。全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经商等。
记者一行来之前,就听朋友介绍茶庵村近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山村面貌有大的改观,有东海养殖场为龙头企业的蜂蜜灌装厂的蜂蜜更是远近闻名,天然优质原生态蜂蜜供不应求,求购者需要提前预定。
驱车沿着新修的柏油公路,穿梭在密林之间,清新的空气,怡人的森林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行驶到茶庵村苇园组,乡村的景色更加怡人,街道两旁到处是参天的茂盛辛夷树,随处可以见到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
茶庵村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95%,环境静幽,是天然的大氧吧。山高林大野果子多,现在山上到处是成熟香甜爽口营养价值极高的树莓等各种野果,到秋天猕猴桃、山葡萄、山核桃应有尽有,秋后树叶落后又是一番景象,整个山体是一条石龙,一年四季时节不同风景各异。村南的官帽山流传很多传奇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位做官的登上官帽山,拜祭回去后马上步步高升。现在山上还保留有楚长城遗迹,登上官帽山,让人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鲁山县城全貌历历在目,山上有狐狸洞,蝙蝠洞等多个景点。
在茶庵村休闲广场,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游累的游客坐在亭楼里一边休息,一边欣赏周边的青山绿水,干净整洁的休闲广场旁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随处是茂盛的辛夷树核桃树,树上硕果累累,十分喜人。
茶庵村沈书记是个敢想敢干的精干小伙,大学毕业后在外面发展,生意做的风生水起,顺水顺势,事业稳步发展。但春节回到家乡看到依然有很多乡邻没有脱贫,在乡干部的大力推荐下,沈书记不顾亲戚朋友的劝告,依然放弃外面的事业,要回村带领村民共同脱贫,一起致富。
在沈书记的带领下,茶庵村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发展蜜蜂、猪羊等养殖业和香菇、辛夷等种植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途径,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是发展蜜蜂养殖。确定以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打造“蜜蜂小镇”名片。目前,茶庵村东海养殖场有蜜蜂180箱,全村32户贫困户已发展蜜蜂养殖230箱,每箱收益3000元,贫困户年收益69万元。同时东海蜂蜜灌
装厂对原有灌装设备及包装进行了提档升级,提高灌装效率和蜂蜜产品市场竞争力。预计全年蜜蜂养殖收益250万元。
二是发展特色种植。在原有13户贫困户种植椴木香菇25万节(袋)的基础上,进行袋装香菇种植转型,计划新建13个种植大棚,可增加71000袋香菇种植量,实现6户贫困户顺利由椴木香菇向袋料种植转型,可实现带贫20人,预计年收益增加35万元。全村现有辛夷种植1500亩(涉及贫困户150户)年产值40万元。全村40户种植板栗,种植面积200余亩,每亩板栗年收益1500元,共收益15万元。
三是发展传统养殖。今年我村新增申报养殖业12户,申请奖补资金43375元,其中养牛2户,养猪4户,养蜂4户,鸡鸭养殖2户,户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
四是实施旅游带动。依托红河谷景区,提升人居环境,发展旅游观光、民宿农家乐产业。目前茶庵村农家院3处,户均年受益已达4万元。村集体农家院对外出租,装修一新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居家旅游的游客可以租套小院,住进了天然大氧吧,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好住处,村集体年收益2.5万元,带动贫困劳动力3人务工,每人预计增收2万元。今年申报新增民宿农家乐6处,目前正在打造,年村集体收益4.5万元。
五是成立集体合作社。由村党支部引领,创办茶庵村聚富源农业合作社,整合集体、群众资源,培育旅游、蜂蜜支柱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打造“茶庵小镇”,努力走出一条头雁引领、人才支撑、堡垒示范的乡村振兴之路。
茶庵村杨树庄组至村部主干道两侧进行廊道绿化,新植1000棵美国红枫、700棵桂花;对茶庵至苇元主干道2000米实施柏油路铺设;对村内河道进行治理,修建护河堤,进行绿化美化,加装护栏充分发挥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作用,努力提升人居环境档次。
通过农家乐、民宿对外出租经营预计年收益7万元;新建香菇种植大棚13个预计年收益3.9万元。通过以上产业发展可吸纳贫困劳动力56人就近就业,预计2020年村集体收益增收17.9万元。对全村脱贫户150户643人,跟踪监测,加大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兜底保障、依法治孝帮扶力度,定期研判,精准施策,防止返贫。实施就近就业、兜底保障和合作社带贫等措施,确保各户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到2020年底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在沈保垒书记的引领带动下,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市委周斌书记讲话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贫困村退出标准,围绕“一保两防”工作任务,按照党中央、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领航聚力发展,砥砺奋进,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圆满完成脱贫收官之战。(记者李迎新 宋文贵 通讯员 白艳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