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首倡建立延安学新兴学科领军人物——郭必选教授

字号+ 作者:秩名 来源:搜狐 2020-06-22 我要评论

郭必选,1954年生,陕西彬州市人。延安大学哲学二级教授,中共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民进中央特邀研究员,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共党史与延安学

 

郭必选,1954年生,陕西彬州市人。延安大学哲学二级教授,中共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民进中央特邀研究员,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共党史与延安学延研究中心资深教授,中国延安学研究中心主席,华夏易道研究院高级顾问。1990年提出建立延安学新兴学科,首任延安大学延安学研究所所长、延安学研究院院长。曾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延安市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延安学研究中心主席,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党校客座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8部。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宪梓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奖,西部首届十大风云人物。

 

  多年来,郭必选在延安精神研究和教育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创立了延安学,并取得十个第一。

  第一个公开发表创建延安学学科系列论文。1990年5月3日,郭必选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首次提出《建立延安学》,6月6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延安学与中国文化》;7月19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延安学:特殊形态的中国学》、在《共产党人》发表《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全方位多视野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新文化,系统论述延安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郭必选对延安学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延安学开拓性的研究引起国内外新闻界、理论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3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第一个联合召开建立“延安学”论证座谈会。1990年12月10日,延安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史研究所、陕甘宁根据地史研究会联合在西安召开“延安学”论证座谈会,郭必选作了主题发言。第一个在全国成立延安学专门学术研究机构。

 

  1992年4月,陕西省教委批准成立延安大学延安学研究所,郭必选任所长。1993年2月,《延安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收入《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2006年,延安大学在延安学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成立延安学研究院,郭必选任院长。

  第一个延安学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1月,郭必选在陕西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把延安学列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5年,陕西省学位办把“延安学”列为重点建设学科予以重点资助,郭必选为学科带头人。2006年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正式批准为陕西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郭必选为主任。

 

第一部《延安学研究》(论文集)连续出版物出版。延安大学延安学研究所延安学研究院主编的《延安学研究》(第1-5辑)由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出版,约300多万字。

 

 

  第一个延安学省级和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2006年,郭必选主持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十三年史与延安学研究》,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延安十三年史与延安学研究》。

第一个在全国举办和主持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9月“《西行漫记》与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郭必选代表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主持大会,并作题为《延安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大学问》的主题发言。

 

第一个在报刊上开辟《延安学研究》专栏。2005年4月,郭必选在《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开辟《延安学研究》专栏,2010年延安大学延安学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冠名合办《延安学研究》专栏。

  第一个招收延安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1999年延安大学首批硕士点中共党史专业开始招生,郭必选任导师组组长。

第一个荣获国家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5年,郭必选主持《新时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民进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郭必选荣获“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年来,郭必选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创新理论,为建立延安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作出积极贡献。他是延安民主党派的旗帜性人物,十几年来他带领延安民进的广大会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为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由省政协办公厅策划实施的《委员》丛书,现由各界导报重磅推出,欲购从速!

  《委员》共分一、二卷,省政协主席马中平作序,秘书长姚增战担任主编,全书共收录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和陕西省市县(区)政协委员文稿465篇,旨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人民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优势,展示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和全省广大政协委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联系电话:029-87415107

 

《魂牵梦绕守初心——延安学是一门大学问》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7月23日下午,学习大讲堂之《魂牵梦绕守初心——延安学是一门大学问》专题讲座在学习书院二号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的是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资深教授,延安学新兴学科带头人,延安精神研究和教育专家,民进中央特邀研究员、中国延安学研究中心主席郭必选教授。讲座开始前,郭教授向书院赠送了自己的专著《延安学研究》、《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等。同时,学习书院常务副院长石翠琴向郭教授颁发了书院特约教授聘书。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过程中,郭老师语言风趣,引经据典,他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得三个小时的讲座趣味十足,发人深省。郭老师从学习书院中“学习”二字的分析开始讲起,从“梦回延安:魂牵梦绕延安学;延安是魂:延安精神中华魂;不忘初心:梁家河有大学问”三个部分展开讲座。他指出,延安学是一门全面系统研究革命圣地延安昨天、今天、明天的大学问,内涵深刻,蕴含丰富的中国学、人民学和心性学;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遗留的宝贵精神财产,包涵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团结奋斗、谦虚谨慎的思想智慧。报告深入浅出,把哲学思想和延安精神有机地结合,让学员深刻地感受到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既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支柱,又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广大学员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实现人生梦想。

 

讲座现场频频响起了掌声。来自西安铁路公安局延安公安处的民警表示:新时代下要继承发扬好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学习大讲堂”作为延安学习书院的一个特色品牌,在书院这一方学习-实践-圆梦的平台上为广大学员、党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求知的场所。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余场“学习大讲堂”,涉及党史理论研究、传统国学、文化艺术等等。未来,学习书院将继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引领延安市民爱读书、爱学习的时代风尚。

 

“延安精神延安人”系列访谈录(十):本期嘉宾 郭必选

 

一、首创“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新定义。”肯定和正解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统定义。

延安精神形成于延安时期,但“延安精神”这一科学的概念到了60年代后期才提出,从此以后被广泛使用。什么是延安精神?如何定义和命名?延安精神包括哪些内容?传统观点认为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内容主要包括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三大方面。这些认识是对的,但长期“极左”思潮影响,自力更生被误解成“闭关自守”,艰苦奋斗被曲解为“苦行主义”,延安精神被歪曲为“造反精神”。这一情况,亟待我们理论工作者对延安精神开展正本清源和开创性的理论研究。90年代我曾提出“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新定义,肯定和正解“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传统定义。这一新定义从三个方面解析了延安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2、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3、自己时代精神的显现。总而言之,“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形象的讲,延安精神是党魂、军魂、民魂、国魂。一句话概括,延安精神是中华魂。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在讲中国梦时指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首次提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新概念。

在延安时期,延安精神一开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总体概念和体系,延安精神是后来人们对延安时代那种精神的认识和概括。这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也反映了延安精神的逻辑。所以我们说延安精神在延安时代实际上是以它的“原生形态”而存在的。90年代初我们出版了《延安精神原生形态》一书,提出了延安精神八种原生形态。1、抗大精神;2、延安整风精神;3、南泥湾精神;4、延安县同志们精神;5、南区合作社精神;6、白求恩精神7、张思德精神;8、愚公移山精神(党的七大精神)。后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布展采用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增加了第九条“边区劳模精神”。

二十多年过去了,原生形态的概念是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概念,引入延安精神生成学和形态学研究很有意义。今天看来,延安精神原生形态还应包括延安文艺精神(鲁迅精神)和“延安五老”精神。另外,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发展过程的原生形态“转战陕北精神”,这十二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原生形态的“四梁八柱”。按照党史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分期我们把延安精神历史形态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

三、延安精神的科学体系和四根支柱,首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列为延安精神的首要地位和第一要义。

延安精神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三十多年来,我们关于延安精神体系主要内容的四个方面概括是一以贯之的,也得到了全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中、省、市领导的讲话和署名文章及有关文件采用了这一说法。这四个方面是四个层面、四个角度。体现了四种精神。第一,理想信念层面:革命的理想主义精神,包括共产主义精神、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理性科学层面: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包括科学主义精神、实际主义精神、知行统一精神。第三,道德价值层面: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主要是民主精神、公仆精神、大公无私精神。第四,意志性格层面:大众的英雄主义精神,包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主体创新精神。其中,理想信念是顶端,科学精神是基石,公仆精神是核心,创业精神是落脚点。延安精神的四个方面,主要表现了它完整体系的几个内在的有机层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理想信念层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其科学理性层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伦理价值层面;艰苦奋斗工作作风是其实践意志层面。这就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在结构。

延安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大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一百年以来崛起的一座精神高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站立起来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

四、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永远奋斗。坚持“四个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伟大梦想。

中国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国人自己的信心问题。宇宙观和世界观实质是时空观。从史学角度纵观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历史形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中国梦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时态讲,先进文化是指向未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个现实问题,时代问题,是现在时。但实质过去是其根,未来是其梦,现在是其魂。自信就是自信心,根、魂、梦就是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自信人生,三生有幸。往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从时间观看的“三生”和人的“三心”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与时俱进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问题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就是我们常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三个自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三个维度。具体讲是思想政治文化的三个主要方位。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认识世界和社会,认识自我和精神的坚定自信心。实质是相信自己的头脑,相信科学,相信真理。坚信自己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及其思想理论成果。简言之,理论自信是“知道”自信。道路自信是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幸福,美好生活必由之路。这是中国大道、正道、常道。如果说理论自信是认识自信,那么道路自信就是实践自信。前者是“知”之自信,后者是“行”之自信,即“知道”和“达道”。制度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政体国体之自信。如果说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分别是“知道”和“达道”,则制度自信,即“成道”也。

毛泽东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习近平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