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字号+ 作者:编辑 来源:本网  浏览:次  2025-07-01 我要评论

6月25日下午,由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中国能源周组委会在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指导下举办的数智引领未来,能源系统智与绿范式大会暨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

6月25日下午,由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中国能源周组委会在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指导下举办的数智引领未来,能源系统“智”与“绿”范式大会暨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等央企及部委数智化部门专家,华为、阿里、京东、腾讯等科技巨头的专家,以及昆仑数智、大庆凯德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碳普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优秀企业代表16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探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助力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以“数智引领未来:能源系统“智”与“绿”范式”为主题,由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能源周组委会执行主席、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秘书长孙贤胜主持。

分会常务副会长孙贤胜主持

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名誉会长,中国能源周组委会主席,中海油原总经理/党组书记,中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们正迎来一场从高碳向零碳深刻转型的发展新征程。一方面,气候变化的加剧警示我们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构建绿色低碳新型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正成为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倒逼我们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从系统层面重塑发展模式。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能源发展的新范式,加速产业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分会将充分发挥智库平台、服务枢纽与国际桥梁的作用,为政府与企业在政策研究、碳交易、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碳中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唯有协同合作、携手前行,方能共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分会名誉会长傅成玉致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外交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视频)指出,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挑战转化为当前危机,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他系统回顾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三大法律文件与巴黎协定以来的关键进展,强调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风光装机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并呼吁应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和全球合作,破解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技术与制度瓶颈。刘特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智”破局,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提效降本;二是以“数”促链,鼓励企业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进绿色产业链,打造智能化生态系统;三是以“合”聚力,推动全球建立共享的数据平台与合作机制,携手构建包容、公平的绿色转型新生态。最后,他呼吁在全球多边框架下缩小“数字鸿沟”,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以合作与创新共绘零碳未来。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外交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致辞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指出,面对气候规律的深刻变化,能源绿色转型刻不容缓。全球变暖趋势愈加明显,能源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领域,责任重大,必须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转型本质上是生态系统的重塑,离不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协同参与。他强调,要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发展、促进能源与多行业深度融合,并以“一带一路”绿色能源伙伴关系等国际合作平台为纽带,构建开放共享的绿色生态体系。在技术层面,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技术,释放乘数效应,提升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在体制层面,要深化电力体制和市场机制改革,推动能源系统向便利化、低碳化、数字化方向演进。他呼吁社会各界凝聚智慧与力量,共同引领能源系统治理方式的深层变革,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致辞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地缘冲突与贸易壁垒频发的背景下,更需沉着冷静、主动应对,挖掘新能源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他指出,中海协成立二十余年来,首次以“分会”命名成立专门机构,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的正式设立具有标志性意义。协会将依托行业资源,聚焦全球能源治理新范式,发挥平台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系统性支撑。发言中还回顾了近期哈萨克斯坦、中亚等国家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积极响应,印证了新能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象征与潮流。

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打造信息中枢,强化政策与市场动态监测,提升风险预判与应对能力;二是疏通产业协作机制,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与标准“走出去”;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应对海外合规、融资等挑战,深化绿色产能合作。最后,他热情邀请全球各界参与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致辞

随后,大会举行了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揭牌仪式。孙贤胜、吴吟、傅成玉、和振伟和刘平均共同登台揭牌。

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揭牌

在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揭牌仪式后,大会进入核心议程——14场高密度专题报告,众多行业领军人物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能源发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石油数字和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胡炳军分享了《能源化工行业大模型建设实践》。他从国家“AI+”行动和行业战略高度出发,阐明中国石油将“数智石油”作为核心举措,依托顶层规划的“1+4+N”昆仑大模型架构,统筹推进行业大模型、专业大模型与场景模型协同演进。建设成果涵盖从330亿到3000亿参数的多模态模型迭代、高质量的“行业-专业-场景”三级数据集管理,以及统一的AI中台与弹性算力环境,有效赋能勘探、生产与炼化等全业务链。最后,他在思考认识部分强调必须坚持安全可控与标准协同,强化业务主导与跨界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可持续的治理与应用生态,以确保大模型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深度赋能。

中国石油数字和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胡炳军

中石化首席技术专家宫向阳带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探索与应用》,他梳理了从规划蓝图、算力保障到数据治理、平台搭建的分阶段建设路径,并结合文本处理、图像识别、工况诊断与机器人巡检等典型场景,阐明了“小模型+大模型”协同驱动业务创新的实践思路。最后,他强调应以实用主义为原则,审慎规划分步实施,优先推广成熟案例,并通过投资回报评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 AI 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可持续落地。

 

中石化首席技术专家宫向阳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专家赵留军就《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行了精彩讲解;报告首先梳理了AI 从符号逻辑与专家系统到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演进,强调中美在技术基础与产业应用上的差异化优势。在“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正经历五大转变:新能源主导、柔性负荷、多元电网、电力电子技术与双网协同调度。通过“新能源云平台”“智慧电网”“智能调度”“碳排放地图”等场景,以及千亿级“光明”大模型,AI 在精准预测、不确定性调控与资源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需突破芯片和算法瓶颈,并推动电算力、车网融合与虚拟电厂等新质生产力,构建政府—市场—行业协同的可持续生态。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专家赵留军

京东集团副总裁符庆明带来《数智供应链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报告;京东凭借端到端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与大模型技术,围绕“数字采购—智能制造—全域联通—供应链金融—绿色低碳”五大能力模块,为能源、交通、工业品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从采购、生产到物流的全流程提效降本。通过与华电、石油集团、煤炭集团等央企客户的深度合作,京东已上线能源管理云平台、供应链一体化系统和智慧交易调度平台,并在自建碳管理系统与碳中和物流园等实践中践行绿色责任。未来,京东将持续开放算力、数据与大模型优势,与行业伙伴共创数字供应链与绿色发展的新生态。

京东集团副总裁符庆明

ISO/TC 154 委员、常委王翔解析了《国际能源体系与数据贸易、国际数据金融》;他指出,数据已成为推动能源(尤其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实现“最多跑一次”与落实 SDG 目标的大背景下,确保数据真实可信—通过“足迹”链路验证碳、水、淡水等关键指标—是行业安全与效率提升的前提。他强调,全球数据贸易正由中美主导,中国作为制造与能源大国,在规模化数据生产与应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而构建公平、可靠的国际数据金融体系需突破数据质量、跨境合规与模型标准化三大瓶颈,才能让数据资产像货币般稳定流通,真正赋能产业升级。

ISO/TC 154 委员、常委王翔

华为油气军团总裁邓毕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油气田生产领域提质增效的探索》;他介绍了AI 在油田生产中的关键落地思路:通过将机器视觉、数字孪生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深度嵌入作业流程,实现对油气井工况与产量异常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大幅缩短故障诊断与处置时长。应用效果表明,无人值守与智能巡检场景可将人力需求减少近半、作业周期从数小时降至数十分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并减轻一线作业负荷。此举不仅驱动油气田组织扁平化与流程重塑,也为行业“提质增效、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 AI 应用范本。

华为油气军团总裁邓毕

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289)顾问组主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刘平均带来《中国品牌走上世界,可再生能源引领未来》的主题演讲;针对可再生能源提出四项关键举措:一是构建碳足迹标准体系,以应对碳关税;二是建立专利池并推行合理无歧视的专利费原则,防范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三是深化国际腐蚀控制合作,保障储能与输变电等核心设备安全;四是设立国际可再生能源品牌中心,主导发布全球百强榜,提升中国智能化新能源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289)顾问组主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刘平均

阿里云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刘志龙分享《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应用实践与思考》;他从刘志龙从全球大模型爆发的五大驱动要素—基础模型突破、GPU 算力升级、云计算生态、互联网沉淀与政策环境——出发,阐释了阿里云如何通过“CPU → GPU → 混合”一体化算力平台和“一人多芯、多算、多场景”部署,为能源行业提供主动运维、弹性调度的 AI 基础设施。结合国网项目的落地实践和面向垂直领域的开源衍生模型生态,他强调大模型落地必须“业务驱动+场景为王”,并通过与 SAP、C4 等软件巨头的战略合作,构建开放共生的产业合作社区。

阿里云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刘志龙

昆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王华介绍了《广东石化智能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智能工厂以“数据为血、平台为骨、应用为魂”为建设理念,基于云原生工业互联网架构打通了生产—调度—经营—销售的端到端流程,构建了全域数据治理平台、数字孪生、生产协同优化、能源与碳排管理等关键系统;项目上线两年后,软件国产化率90%、数据自动采集率98%,劳动生产率提升20%、能耗下降9%,并获评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昆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王华

腾讯集团高级专家顾问翟永平讲解了《AI规模化应用背景下数据中心绿色转型和算电协同的探索》;他从“AI→算力→电力→能源结构”链条出发,指出虽然 AI 应用能显著提升社会整体能源效率,但其背后的数据中心能耗正在快速增长,已成为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难题;他建议加速绿色化改造——扩大可再生电力采购、优化 PUE、部署蒸发冷却与 AI 节能算法——并探索将数据中心作为“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度,通过灵活调度算力负载与跨地区任务迁移,实现算电力协同,助力能源系统的稳定与低碳转型。

腾讯集团高级专家顾问翟永平

大庆市凯德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黑龙江高等研究院大庆分院智慧油藏中心专家吕喜柱带来《基于数字孪生的油藏开发国产化AI体系》;依托地—云—边一体化架构,通过“数字员工+智慧决策”,打通油田地面设备与地下油藏数据,实现生产数据从被动存储到主动发射的全域治理,并快速开展剩余油藏云模拟,显著降低人力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提升产能。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对标国际顶尖方案,利用正向学习与反向生成算法,将传统数值模拟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周,精度大幅提升。

大庆市凯德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黑龙江高等研究院大庆分院智慧油藏中心专家吕喜柱

北京碳普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迟震分析了《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数字化的作用和实践》;提出以“碳排放管理员培训+全产业链能碳数据+‘零碳大脑’AI平台+‘算—管—减—融’闭环流程”为四大支撑,推动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跨越式转型;通过构建城市与链主企业的可信数据治理架构与智能体,集成政策、技术、人才和资金,打造集测评、决策、运行与仿真于一体的零碳数字孪生,为地方政府和产业链高效协同绿色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北京碳普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迟震

中国海油科技与数智化部数智化处处长陈绍凯则以《聚势前行深化改革》为题分享了中国海油数字化转型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指出,国内外油气行业虽转型路径各异,但均以数据驱动和AI 赋能为共识;中海油将数字化转型纳入“1534”总体战略,分阶段通过“夯基础、建示范、扩规模”推进油田—管网—炼化—贸易全链条智能化场景落地 。同时,报告强调需完善协同机制与制度配套,培养通技术与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快构建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为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

中国海油科技与数智化部数智化处处长陈绍凯

关于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

分会是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下的专业委员会,目的是响应国家“3060”战略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强国内外新能源与碳中和领域的合作交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绿色能源建设,助力全球低碳转型。名誉会长是中石化原董事长、中海协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傅成玉,常务副会长为中石油国家智库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秘书长、中海协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孙贤胜。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是成立于2003年,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机构,业务指导部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名誉会长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

分会设有数智中心、风光储氢中心、新能源汽车中心,碳资产开发与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标准与国际认证中心等。数智中心由科技与能源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相关社会组织自愿组成,属非营利性行业协作平台。旨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在能源等产业的应用创新和融合发展,促进“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数字化转型,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来源:石油观察 (公众号)

编辑:风华正茂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