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败笔
2025-08-06作者:钱汉东 浏览: 次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1007-1072),是我年轻时崇拜的偶像,他的诗歌清新脱俗,表情达意,散文气势不凡,引人入胜;他还是一位为民造福、深受民众爱戴的政治家,被贬滁州时,为政宽仁,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此已成为流传甚广的名言,我对欧阳修的才华敬佩不已,还专程去滁州游访醉翁亭。
钱武肃王画像
欧阳修画像
曾是时任西京留守(今洛阳市长)钱惟演幕僚的欧阳修,一生与钱氏多有关联。钱惟演的文学造诣极高,是当时流行的“西昆体”诗坛首领。早年,钱惟演随父亲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宋太宗赵光义当庭允诺,让钱家后人永享富贵。我在阅读欧阳修编写的《新五代史》时,对欧阳修的认识有所改变,特别是他对吴越国历史的贬损,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成为欺世愚人之败笔。
在书中,欧阳修说“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其人比诸国号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鱼卵觳,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责其负,则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负,唱其多少,量为笞数,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犹积数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胜其苦……”客观地说我们不排斥吴越国个别地方或许也发生过重税的现象,与北方诸国相比,还算比较平和的,不能以偏盖全。但在欧阳修眼里,吴越国昏天黑地,钱氏政权对民众压榨到一个鸡蛋、一条鱼也要上税纳捐,否则记数杖笞,百姓不堪其苦。
由于欧阳修的文化地位崇高,连鲁迅这样的大作家也受其影响。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云:“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1938年,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一文中说:“我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他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钱王登假仍如在’,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他从五代时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王治理时,浙江老百姓被压榨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用砖瓦来遮盖下体。”
然而事实与欧阳修所言恰好相反,苏轼在杭州为官多年,深知民众对钱王的爱戴,在《表忠观记》碑中指出:“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民,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苏轼评价钱王功德,实事求是,当时的吴越国一派盛世气象,与欧阳修的描述完全相左。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欧阳修为何要抹黑吴越国呢?据说欧阳修在钱府时,受到惜才的钱惟演厚爱,不仅送他美酒佳肴,还配有官伎与厨子。有一次,钱惟演邀请同僚好友宴会,欧阳修与一名官伎恩爱缠绵,姗姗来迟,让宾客久等,席间两人更是眉目传情。钱惟演见状,开口询问:“今日宴会为何来迟?”官伎低声答道:“金钗丢了,因寻它,故来迟些。”官伎有点闷闷不乐。钱惟演笑道:“若你能得欧阳推官一首词,今日我便赔你这金钗,何如?”欧阳修听罢,也不推辞,略加思索,就写下《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词:“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字里行间情意缱绻,温柔似水。钱惟演宽宏大量,言而有信,当场赔了金钗。此事按常理欧阳修应感恩才是,然欧阳修或许觉得钱惟演在众目睽睽之下,特别是在朝廷众多高官达人面前,让自己丢人现眼,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埋下怨恨。
北宋社会受“唐乌龟”世风影响,浮糜奢华,狎妓成风,欧阳修也是歌楼舞榭中的常客。在轰动当时朝野的“盗甥案”中,弹劾欧阳修的谏官叫钱明逸,乃吴越钱氏后裔。
所谓的“盗甥案”,说的是欧阳修的妹妹,在丈夫张龟年死后,带着幼女张氏投奔他。这个张氏系张龟年和前妻所生,和欧阳修没有血缘关系,但也算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在欧阳修的家里长大,后嫁给了其侄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氏竟与家中奴仆偷情,被逮个正着,扭送至开封府。张氏在受审时指控,自己小时候被舅舅欧阳修引诱,这是她犯错的根由。此事涉及朝廷重臣,瞬间闹大,御史纷纷上书弹劾欧阳修,意欲揭露其“丑陋”面目。开封府不敢擅断,宋仁宗只能公开调查。有人又以欧阳修的一首艳词《望江南》作为所谓的“证据”:“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行。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最后仁宗皇帝不得己,将欧阳修贬到滁州。
“盗甥”一案,是庆历新政下改革派和守旧派斗争的产物,钱明逸和欧阳修站在了不同的阵营,所以有了纷争。朝廷也不想过分渲染此事,最终不了了之。由此,欧阳修对钱氏恨之入骨,借编撰《新五代史》,贬损钱家祖先。
平心而论,欧阳修《望江南》这首词写得中规中矩,并无出格之处。但如与张氏的说法联系起来看,简直字字包藏色心。当然,对此事至今仍存有很大争议。一向以学术严谨闻名的钱武肃王三十四世孙裔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为欧阳修的一首《啼鸟》写的注释,真是意味深长。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所写,其中有“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之句,钱注云:“庆历五年欧阳修因甥女张氏暧昧之事,被人诬告,他出知滁州,谗口就指捕风捉影攻击他的政敌。”
而著名学者胡适从欧阳修的史料记载和他创作的诗词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胡适认为: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的不正当关系,绝非空穴来风。张氏七岁就在欧阳修家生活,在这段时间内,欧阳修书写了不少描写少女娇羞可爱的诗词,由此推断,欧阳修家里多半居住过他爱慕的娇羞可爱的少女。那个“她”究竟是不是张氏,恐怕永远是一个谜。
至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否存在偏离事实和褒贬失当的问题,早在当时就引起过质疑和诘问。比如,同时代的文学家苏东坡就曾发问于欧阳修:“大人所作《新五代史》可以传于后世吗?”欧阳修说:“我写此书是怀有惩恶扬善志向的。”苏东坡不以为然地说:“书里都没有为韩通立传,怎能说是惩恶扬善呢?”欧阳修沉默不语,无言可答。原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辱后周世宗柴荣的寡妇和幼子,取而代之,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大将韩通因忠于后周皇帝而被杀,所以时隔不久的宋人,对欧阳修所修的《新五代史》中,是否为韩通立传颇为敏感,显然欧阳修被苏东坡抓住了把柄,击中了要害。欧阳修惧怕得罪赵宋权贵,采取了回避的办法,此乃君子不为。近代大学者梁启超直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直接道出了历史的真实面目。
忠懿王钱俶
五代时唯一上接李唐王朝,下承赵宋王朝的吴越国,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实行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的政策,为吸引各地民众来此开垦荒地,还免除税收,这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繁荣发展。据范仲淹所言,苏州的水田是当时国内最好的。这与钱王派遣其子孙钱元璙、钱文奉治理苏州有关,他们关注民生,修造园林,为苏州奠定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战争和暴力不可避免,这导致一些区域饱受战火摧残,文明遭遇毁灭。但吴越国顺应历史潮流,平定叛乱,唐朝廷赐钱武肃王“金书铁劵”,钱武肃王之孙钱俶配合赵宋政权,讨伐南唐,然后将两浙之地完整呈献于赵宋王朝,使得江浙大地避免了战争,优雅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承,民众士卒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也促使吴越江南地区在文明、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钱俶亲率包括钱氏族人在内的3000多人北上汴梁,纳土归宋,实现国家统一,使得江南文化以一种特殊而柔软的方式融入北国文化中心。难怪当时蒙学读本《百家姓》的首句为“赵钱孙李”,从“赵、钱”排序之中,足已说明江南民众对钱氏政权的高度认可。
金书铁劵图
历史的真实不容随意篡改。欧阳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或许是为发泄内心的不满和积怨,罔顾历史事实,否定钱王的历史功绩,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处败笔。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钦定四库全书:吴越备史》等,都提到吴越国的轻赋薄敛,他们客观公允的评价,显示了史家的秉笔传统,受到后世学人的尊重。
临安钱王祠“钱王金鼎”由钱氏后裔敬献
人无完人,欧阳修亦然,他对吴越国历史的贬损,成为他生命旅途中的败笔,无损于钱武肃王彪柄史册的无量功德。
2025年7月28日于上海长城大厦
钱汉东简介:
钱武肃王37世孙。祖籍浙江诸暨,始迁祖为嵊州市竹溪村。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上海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名誉社长、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上海市新闻出版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总干事,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钱镠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现任联合国世界数字经济组织数字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钱汉东应邀为中华四大佛教名山题匾书联,为屈原故里、采石矶太白楼、东坡赤壁、陋室铭遗址、西施故里等700余处名胜古迹题匾书碑,为上海中共一大、四大会址惟一题匾者,被誉为当代文人书法家。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冰心散文奖,2013年荣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榜首,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9年荣获诸暨市首届十大最美乡贤。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