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再探讨——石贵
2024-12-11作者:石贵 浏览: 次
书法艺术再探讨——石 贵
(上图——天道酬勤)
书法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发挥着极大的社会作用,同时也散发着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和代表性的书法家。
书法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这种艺术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学、历史、美学,还与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通。书法艺术的特点在于它能够通过汉字的线条、结构和布局来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欣赏书法艺术,重点是对字形和整体作品的观察,也是一种对艺术家情感和技巧等的理解。观察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这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判断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这是书法作品稳定性的体现。字势是否自然,反映了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把握程度。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融会贯通,这是书法作品整体性的表现。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法度严谨而有新意,这是评价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欣赏书法作品时,适当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更加深刻的意义。欣赏书法要避免以实论实,一定要注重艺术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妙境界。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悠久,它不仅是中国文字的表现和书写方式,还继承和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和进步。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通过对中国书法历史的感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审美活动,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书法对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和审美能力等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书法艺术将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会有新的精彩绽放。
(上图——天道酬勤)
以上探讨,也是观赏者和创作者应知的常识。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历史、特点、欣赏方法和社会功能,从而使书法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色彩,作者在构思和书写作品时都要带入自己的感情因素和审美见解。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书法艺术还是书法家创造性劳动的对象,需要创作者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吸收前人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对书法提出创新课题,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推动书法艺术事业向前良性发展。
然而,书法艺术的怪异现象伴随着创新发展出现了,也许是喧嚣过后的一些笑料罢了。如今书法界,艺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谓春潮盛涌。可是,闹剧屡见不鲜,花样频出,“奴书”“丑书”“乱书”“吼书”“射书”以及“性书法”等,相继出现,而且争论不休。难道只是痴、醉、狂、野、疯的现象吗?人们说法不一,茧声于耳。在此根据一些文献和现实中的多年探讨,粗略整理,供大家参考品评,希望能激发人们对书法艺术创新、探索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严谨审视。
(上图——红楼朗月)
创新、探索、发展固然是对的,但引发的现象却是千奇百怪的。不发展、不探索、不创新就只有“奴书”了。奴书就是仅工于模仿的书法,墨守成规,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在当今世界艺术领域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而“丑书”并不都是创新、探索、发展带来的,字的宗旨是表情达意的,达到“可认读”即以达到一定目的,所以古人说:“圣人不嫌字丑”。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的缺陷,看到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我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人,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表现。但是,以艺术之名故作丑态的,或为了出名而恶搞的就贻笑大方了。
“乱书”,对于“乱书”盛行的书坛现状大家有目共睹,代表人物是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博导,同时又是中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近期有“乱书”书法在天津展览“津门问道”,得到官方和一些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其实也不难理解,创新,探索,发展,引起自然的喧嚣与碰撞,是一种很难回避的文化现象。文章,书法,音乐,舞蹈,杂技,绘画等各类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随时代而见其精神的。无论如何,总会有尘埃落定的时候。多说无益,理解的也便理解,不理解的就要暂时包容。当然了,非议和批评是在所难免的,都是随个人好恶而褒贬,没有必要去为此大惊小怪。人生处处都可以历练修为和心性,视大乱而能使心灵保持谦虚和宁静,坚守自己的意志,前进的方向不动摇,笃志而躬行,这才是应该持有的态度。
“乱书”,也能引爆郁久的诗思,甚至推演时空的变换。趣之云:《题乱书之津门问道》 玉宇澄清,尘埃落定,一切归宿难量。是是非非,起起落落,遍野草木青黄。亦有卵石击浪涛,醉在中流,如述悠悠过往。亦有大山隆起胸襟,拥抱季节,托起美丽朝阳。更有风云雨雪,骤然时空变换,几度世态炎凉。七彩斑斓处,奇韵越千年,地也未曾老,天也未曾荒。英雄不需问,爱恨动沧桑。拄杖望月揽星汉,心事他乡与故乡。征鸿声里寻旧梦,觉来艺海荡清芳。
“乱书”,亦能引起许多故事。曾到多家书画院探讨,有义士直言:“此乱书能获赞获奖,乃名人效应,我儿十岁,用毛笔写张纸,卡上他们的印章,放在他们的作品中展览,吃瓜观众看了,照样鼓掌称赞,并会提出很多优点,且言之凿凿,甚至高价收藏。”有人附言:“现在就这样,很正常。”有人欲言又止。
(上图——冰刃飞雪,北京2022冬奥会“炫姿冰雪舞 翰墨迎冬奥” 艺术家推介展作品)
“吼书”,又称喊书,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表现形式,由某位书法家表演引发。这种书法方式的特点是在书写过程中伴随着大声的吼叫,创作者通常手持多根毛笔或特制的粗毛笔,通过大喊大叫来调动全身力量,随意挥洒笔墨,不拘泥于传统的布局和章法。其特点是创作过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创作者在书写时看上去全身心投入,有时甚至会出汗,衣服上也会沾满墨水。完成的作品往往笔墨厚重,难以辨识具体的汉字,更像是抽象艺术的表现。吼书作品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有人批评其作品丑陋和行为不端,但也有很多人对其表示赞赏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不仅是书法创作的一种尝试,更是对传统书法界限的挑战。并认为一个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汉字的设计家,通过不同的书法体裁来设计汉字的不同风格。吼书和其他类似的书法形式,如倒书、反书、盲书、乱书等都是为了摆脱汉字既定造型和书法惯性的一种尝试。尽管吼书在传统书法爱好者中引发了争议,但它作为一种现代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确实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吼书作品被一些专家认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并被录入字库。此外,吼书也反映了当代书法艺术观念的变化,有人认为它是书法艺术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书法艺术的审美退化。总的来说,吼书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现代艺术特征的书法表现形式。它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规范,通过吼叫和随意的笔触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创意。虽然它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但它无疑在书法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讨论。
(上图——敏而好学)
“射书”,射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它可以指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现象。在这里讲的不是“射书”的传统含义,是近几年书法艺术的奇异现象。“射书”书法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起源和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最早的“射书”表演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美院教授。原本学习传统书法,但在经历一场大病后,受到医院注射器和透明液体的启发,开始尝试用注射器进行艺术创作。这种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就遭到了不少批评,被认为是对传统书法的破坏和对书法艺术的误解。然而,他本人则认为,这种艺术形式是从生活中得到灵感,是对艺术、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射书”书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创新和探索,是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则严厉批评,认为这种艺术形式不符合传统书法的标准,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幼稚和荒唐行为。其分歧反映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不同认知。一些人更着重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理念,而另一些人则更注重艺术作品的质量和结果。书法艺术不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线条和墨汁,“射书”作为一种行为艺术还可以,而做为传统的书法艺术就行不通了。“射书”书法的前景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称。一方面,它面临着来自传统书法爱好者的质疑和批评;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引发那些寻求艺术创新和突破者的思考。无论如何,“射书”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表明了它在当代书法艺术中的影响。其社会反响真实反映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上图——风鹏正举)
“性书法”,公网消息,有位老师与其女弟子共同创作的“性书法”引起了广泛争议。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涉及使用女性的生殖器夹持特制毛笔进行书写,声称这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具体表现为女弟子赤身裸体,使用其生殖器夹持特制毛笔书写汉字,例如《兰亭序》这样的经典文本。这一行为艺术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在国外也进行了展览和现场表演。尽管那位老师和女弟子试图将其行为艺术包装为一种创新,但大多数艺术界人士和普通观众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最终,那位老师因其“性书法”行为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取消了会员资格。那位老师和女弟子的“性书法”事件提醒人们,艺术创新应当在尊重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虽然艺术领域鼓励创新和突破,但这种创新不应以牺牲文化和道德底线为代价。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视觉表现形式。这一极端的例子也体现艺术创新可能带来的争议和挑战。想展现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和潜力,保持艺术活力可以,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走极端或恶搞,要保持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要维护书法和艺术的尊严和价值。
(上图——大展宏图)
再探讨一下关于“江湖书法”。现实中对于“江湖书法”的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江湖书法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它的直观性和易懂性也是吸引大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其实无所谓江湖书法,谁是江湖,谁又不在江湖?只是有人企图垄断罢了。有人说:“江湖书法是那些未经系统训练,完全依赖个人想象和创造力形成的书法作品。”这里是否定的,认为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多是强加杜撰。其实这类书法作品往往充满了个性和创新,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惊喜感。也有人认为江湖书法的作者往往是普通人,低级审美等。提这种说法的人被认为是人格缺陷,或智商缺陷。英雄不问出处,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让人们感到亲切和温暖,接地气。并且认为他们的作品符合现在的创新、发展与探索,有别于那些离经叛道的与现实脱节的所谓的书法专家或艺术专家。在他们看来,书法和艺术有可赏性要求,有可认读性要求,有美感要求,有和谐感要求。那些过分地故意做做、乖张无度的应归为丑书范围。那些妄言是非,故意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都不应该得到称颂。坚守传统传承,无需厚非,反对创新、探索和发展,那就太无知了。 另一种则认为,江湖书法背离传统的风韵和创作精神,用笔缺乏规范,十分浅薄庸俗。江湖书法的书法家自吹自擂,严重误导大众审美观。认为江湖书法的危害很大,也很难让民众清醒的辨别,只能靠时间来揭露。一般的江湖体书法是源于书者的认知水平低导致的,但是,有一些江湖体完全就是刻意所为,他们就是要通过迎合民众的低级审美达到敛财的目的,这与很多传统曲艺当中的污秽内容如出一辙,是危害极大的,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践踏,导致人们对书法产生畸形审美,产生低级负面的认识,产生反感情绪,最终毁灭书法发展的环境。总而言之,各种说法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争议。虽各执一词,但当中曲直,大家自有明断。江湖书法作为一种书法形式和一种文化现象,无论如何大家都应该正确对待。应该清醒冷静,保持开放的心态,既要避免盲目追随,又要避免盲目批判。
(上图——禅茶一味)
关于“书画同源”,网上多有阐述,今天只就经常探讨的想法谈谈。汉字的起初是象形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记忆工具,是由简单的图画演变而来的。经历了篆隶草楷行的写法传承至今。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地道的传统艺术。“书画同源”指的是中国书法和绘画关系密切,两者的本源相同,皆出于自然界万象对人的触发。书法和绘画虽然形态不同,但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抽象表达。书法和绘画在笔墨运用上也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和绘画艺术都不仅追求形式美,更注重表达内在的精髓、神韵和意境。书法和绘画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书画同源”是中国书法绘画的独特之处。“书画同源”的理念,在历史长河中也是不断发展的。书法和绘画还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就说明了这一点。不管怎么说,本源不外乎精神思想和自然万象。到了今天,书和画早已成为泾渭分明的两种艺术形式。多多了解,多多理解,多多感悟,对书法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过分地故弄玄虚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总之,书法艺术是一种集文化、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汉字的美感,还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和时代精神。关于书法艺术的怪异现象,社会反响强烈,确实值得深思。再强调一下,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传播传达文化和精神思想的,是写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不管用什么书写,“可认读”都是先决条件,然后才是艺术。对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来说,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相关人员请注意,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当今书法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对于传承传播者来说一定要重视,对于玩玩拉倒的就由他去吧。还是那句话,总有尘埃落定的时候,时间会说明一切。
(上图——读有用书)
另外,再探讨一下书法艺术的现实作用。书法艺术到底有什么作用,说法很多,根据书法艺术的现实状况深入探究,大致可分这么几种情况: 一,艺术传承。书法艺术如今只能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是非主流文化传播载体,它的传播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受众面也非常小,缺乏现实社会的实际应用和价值,缺乏普遍的经济市场,缺乏劳动付出的真实回报,所以已经不适宜广泛传承,必须选择高质化,基本定量式的传承和保护性传承。 二,文化传播。书法是文化内涵的载体,可是在今天作用甚微,现在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化,多元化,那些更方便,更实用的实在太多了,靠书法艺术传播文化已然是窄路中的窄路,况且类似书法艺术的制品,往往超过很多现在的实际创作作品,所以靠书法艺术传播文化不现实,实在太落后了,现在如此,至于未来怎么样,大家应有推知。所以至于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播,应该在明确认知的指导下进行。 三,文化现象,很多人们沉醉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好事,通过对书法的爱好,不断地承受书写的内容熏陶对社会道德回升,有一定的帮助,有一定的生活效应,但是,不是想象的有多么庞大和多么良好的社会作用与效果。还有很多爱好者只写字,不学文化,甚至不想理解所写字的内涵,还有搞派系争端的也很激烈,互相非议,口水战,甚至人身攻击,确实值得深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慢慢思考吧!然而,这是遍地团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每一个团体都应该要求进行文化学习和素质教育,加强培养个人修为和社会责任感。要充分考虑每种社会现象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与后果。(很多异化现象,上面以谈,不再赘述)。 四,提升素质,锻炼身体,提高集中能力,提高注意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还有诸多的社会功能等。实质上这些通过其他方式一样可以达到。若是只写字不注重文化修养就没有多大意义,靠书法艺术提升文化修养,通过现实来看作用是不太大的,用来提升文化自信同样是效果甚微的。若想提升文化修养,只能靠现代媒介和现代的诸多先进模式。有人曾这样发问:“你看看现在那些练习书法的都干了些啥事儿?!”也是,持技而骄狂自是者多矣,相互非议者多矣,争权夺位、恶习不改者多矣!现实中从上层到底层负面的例子很多,自己脑补吧。
(上图——悟道通神)
五,自娱自乐。其实这个最靠谱,练习书法的人群中这种要求的很多,不管任何自娱自乐的项目,都一样,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以不争为乐,其结果却往往让人非常满意。此类者应不拘多少。 六,关于现在文字书写最为实用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实质性的“写字”的应用群体,由于现代化成长模式,现代化教育模式和现代化的社会应用状况所决定,现在学生写字以“可认读”为基本标准,尽管这还不能算是书法艺术,但也达到了文字书写运用的目的。假如有能够转化成书写特长的,可以定向发展书法艺术,那就要在写字好的特长生当中进行优中选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培养。这样容易使一些“精专生”早日步入书法艺术正轨。尽量不要泛泛入学,盲目狂追所谓的书法艺术,不切实际的梦想什么大师,什么大家,最后学而不精或学无所用,造成无法弥补的个人损失和社会损失。 七,成为高超的书法艺术家,成为一名高超的书法艺术家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书法艺术的精彩绽放。这是很多书法人才的理想,当然这是好的,是人们所欣赏的,但是,现实中能够成功太不容易,还是那句话,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情况太复杂,机率太少了。这里还有个关键问题,就是不可忽略的艺术品市场问题,一定要参考市场真实的需要性和复杂性,盲目追风往往会得不偿失。以上是书法艺术界必须正视的实际情况,书法爱好者、书法研究者、文化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都应该充分地理解和重视。集此碎语,抛砖引玉,希望能启发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认知,希望人们都能够正确对待书法艺术。
春潮盛涌之时,也正是鲜花与毒草共生之际,书法艺术界虽乱象丛生,鱼龙混杂,但其前景仍然会是一片大好。正知、正见、正行的人们,正在努力营造美好的社会氛围,相信不久的将来,不良现状会自行退岀历史的神圣殿堂。
石 贵
2 024年11月25日
(上图——春和景明)
作者简介:石贵,笔名金石。男,汉族,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医世家。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文名:石贵,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6年,性别:男。 爱好书法和写作,现著有文集《神韵石贵诗词集》,全国正版发行。另著有《小河清清》《枫叶红了》等。 现书法擅长行草书,书法作品流通较广。于2009年《“天平”上的“砝码”》在“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文评选活动中获(通讯)类金奖,2009年11月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同时获得“和谐中国、光彩公益事业影响力人物”荣誉证书和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0年开始,积极组织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的写作和书法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等周边市县的写作和书法、美术、印章等交流活动。同年6月8日,加入“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组委会,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努力。 2014年4月加入黑龙江省北大荒书法家协会,并任理事。2014年6月加入黑龙江省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10月15日,在建三江第二届一次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当选为建三江管理局文联副主席,建三江管理局书法家协会主席。 2016年,《神韵 石贵诗词集 二》、《神韵 石贵诗词集 三》、《神韵 石贵诗词集 四》已截稿。《神韵 石贵诗词集 二》即将付梓。 2017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2021年9月20日,书画交易润格评估中心评估,评定石贵书法作品润格:100000元/平方尺,入网编号rg210548.
2021年9月23日 中华艺术人物——石贵
2022中国冬奥艺术形象大使——石贵
2022年2月8日入驻 书画家百科权威的书画家查询认证平台——石贵
2024年10月17日评为 当代艺术名家——石贵
(上图——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