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是敌人,而是生命自带的程序。我们的目标,是读懂它,并智慧地调节它。”当健康成为刚需,当“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成为共识,我们该如何科学面对衰老?在近日举办的“科技赋能健康未来”论坛上,国内外院士、学者与产业代表,从科技与产业融合的角度,给出了前沿答案。
“我们常说‘抗衰老’,但这个‘抗’字本身可能就是个误区。”千青元首席科学家楼秀余在论坛发言中提到,衰老在本质上更像一个自生命诞生之初就已启动的“基因组时空发育程序”,如同种子注定要破土、生长、枯萎,这一过程无法根本逆转。
但人类并非无能为力。“我们与其他物种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调节器——我们的大脑。”楼秀余解释说,积极动脑思考,就能干扰推动衰老的“时钟基因”的运行,“勤于动脑,本身就是最有效的‘保养’之一。”这一观点为抗衰老打开了新思路:从与衰老的粗暴“对抗”,转向与身体内在程序的智慧“对话”。

千青元首席科学家楼秀余发言。主办方供图
那么,如何与身体“对话”?论坛上,楼秀余分享了其团队长达二十年的研究历程。他们发现,饥饿时胃分泌的“饥饿素”,就像一把钥匙,能随血液流动到脑垂体,打开那个掌管我们生命活力的“GH-N基因”之锁。但随着年龄增长,这把“锁”会“生锈”(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信号反应迟钝。
“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从‘外补’转向了‘内激’。” 楼秀余介绍,其团队最终的方向,不再是直接补充物质,而是致力于找到能够安全模拟天然信号(如饥饿素)的成分,提醒身体。他透露,基于该原理研发了第六代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