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循环昭千载智慧, 太岁文化映万古文明
—访中華六十甲子太歲文化研究院院长梁剑行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六十甲子太岁文化如一颗不灭的明灯,始终散发着融合天文智慧、道德底蕴与民间信仰的独特光华。它起源于上古先民对星空的虔诚仰望与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以天干地支的循环相配为骨架,将宇宙的节律与人间的命运紧密相连。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沉淀,这一体系早已超越纪年之功,成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鲜活体现,更在道德教化与社群凝聚中发挥着绵长而深厚的力量。从先秦时期天文观念的萌芽,到元明之际六十位太岁神祇形象的逐步丰满,再到今天借助多元媒介重现光彩,六十甲子太岁文化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与儒释道三教思想深度交融。当代传承之路上,中华六十甲子太岁文化研究院院长梁剑行,深耕儒释道智慧,以匠人之手和赤子之心,通过雕刻、著述、音乐、唐卡等多种形式,为这一古老文化注入当代的生命气息。在他的努力下,那六十位曾守护华夏历史的太岁神将,正跨越时空,重新走进寻常人家的生活,迈向国际的舞台。这段穿越古今的文明之旅,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闪耀着与时俱进的价值光芒,等待我们一同感受与解读。
观天测象溯时间之源 立岁定辰承文明之脉
六十甲子太岁文化的诞生,源于华夏先民对宇宙运行与人间百态的深邃理解,其发展轨迹绵延数千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之中,凝结成厚重而富有智慧的精神传统。

这一文化体系的根基,建立在一套精密而有序的纪年系统之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自“甲子”启程,至“癸亥”圆满,六十组名称循环往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空韵律。这一纪年方式早在约四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已见雏形,商代甲骨文中可见其用于祭祀纪日的痕迹,至春秋时期更发展为成熟的历法体系,不仅用以标记年份,也贯通月、日之序,形成“六十年一循环、六十年一周天”的时序节律。而“太岁”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古人对木星的长期观测——木星约十二年绕天一周,故被称为“岁星”。为方便推演纪年,古人构想出一颗与木星反向而行的“太岁星”,以此作为贯通天体运行与人间时序的神圣桥梁。
随着历史的推进,太岁逐渐从天文概念走向神格化,成为执掌一年吉凶的“值年之神”,在民间信仰中被尊为“年中天子”。至今流传着关于“太岁当头”须谨慎的民间智慧,人们常将个人生肖与流年太岁之间的五种关系,视为影响运势的关键因素。这一神格化历程并非一步到位:先秦时,太岁仍属纯粹天文学范畴;至两汉,逐渐沾染禁忌色彩,连王充在《论衡》中也记述时人对太岁方位极为避讳;从南北朝到隋唐,太岁神被纳入道教神系,地位不断提升;至元明两代,六十位太岁大将军的人格形象与名号终于定型,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为每位太岁赋予了姓名与生平事迹,而北京白云观元辰殿的供奉进一步推动了这一信仰的民间传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十位太岁神祇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贤德之士。他们或忠勇报国,或孝亲仁爱,或勤政为民,无不体现着儒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如甲子太岁金濂是明代一位爱民如子的御史,丙辰太岁辛亚为隋代以孝行著称的将领,这些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太岁信仰注入了深厚的道德底蕴。

深入其精神世界,六十甲子太岁文化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它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生动实践,将个人命运与天地运行紧密相连,引导人们顺应天时、和谐共生;它发挥着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以太岁神的善行为楷模,劝人向善、警醒恶行,使“拜太岁”不止于祈福,更成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净化;它在人们面对困境时给予心灵依托,当遭遇不顺,“犯太岁”的解释与“安太岁”等仪式,为人们提供了应对未知的勇气与慰藉;它也是凝聚社群的文化纽带,每年春节前后各地宫观举办的“拜太岁”法会,吸引信众共襄盛举,强化了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它更蕴含着循环往复的时间哲学,六十年一甲子的轮回,传递出祸福相依、否极泰来的生命智慧。与此同时,六十甲子体系也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脉络相互交织,成为中华文化中时间观念与精神信仰的重要基石——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自然在此和谐共存,共同为个体与社会构筑起多元而深厚的精神图景。
秉烛传薪续千年圣火 匠心独运开当代新章
在六十甲子太岁文化的当代传承中,梁剑行是一位步履坚定的实践者与破局者。他深耕儒释道智慧,将三教核心思想融入文化传播实践,其人生旅程与文化传播事业紧密相连,从珠宝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到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从经历重创的创业者到跨界多元创作的文化人,他始终以匠心雕琢作品,以初心传递信念,让这项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动人光彩。

梁剑行走上文化传播之路,背后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2014年,他踏入珠宝行业,专注于设计及供应链领域;2016年接触翡翠后,他深入参与品牌建设与连锁加盟等业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他实体店内积攒十余年的翡翠藏品尽数吞噬,多年心血几乎化为乌有。但挫折并未让他止步,在江南西重新开店的过程中,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也开始对文化传播的方向进行深入思考。他深谙三教“向善、利他、自然”的核心要义,这便使他敏锐察觉到,市场上常见的雕刻题材多围绕佛像展开,如观音、财神等,而植根于中华本土的道教文化与道家精神,却缺乏有力的表达载体。早在二十年前,梁剑行便与自己的本命太岁——虞程大将军结缘,通过研习资料了解到,六十位太岁大将军均为真实历史人物,在不同时代为国家与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这一认知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以雕刻、唐卡为语言,重塑六十甲子太岁神的形象,让这些几近湮没的文化记忆重新被时代看见。
怀揣这一信念,梁剑行开启了多元化的创作旅程。他深入考据六十位太岁大将军的生平与形象特征,设计出涵盖成年版、青年版、Q版乃至BB版等多种风格的二维与三维雕刻作品,材质上跨越和田玉、翡翠、非洲翠与古法琉璃等,至今已累计申请版权一千余项。除了雕刻,他还致力于文字著述,在香港出版《六十甲子启示录》,以系统性的方式传播太岁文化;更跨界音乐领域,创作并主唱了在全网发布的歌曲《翡翠岁月》。这首歌采用AI技术编词,融合翡翠工艺美学与儒释道精神内涵,传递公益与向上的能量,不仅是其珠宝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的一次重要探索。
2023年,梁剑行正式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将“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与历史文化”确立为企业使命。他的实践始终围绕“正能量传播”展开:成年版太岁雕刻及相关动漫作品用于文化科普,讲述太岁神将的历史功绩;青年版动漫则面向年轻群体,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视频;亲子类内容关注失联儿童与母亲群体,传递社会温暖。作为广东狮子会成员、海珠区出海中心合伙人及赵广军生命热线理事,他将公益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家不论事业规模,都应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产品布局方面,他的团队不仅深耕传统手工艺,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合作,为实习生和应届生提供唐卡雕刻、广彩广绣等项目的实践机会,还推出符合潮流审美的唐卡喷绘和定制化矿物颜料手绘唐卡,平衡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平洲教学点的资源优势,国内珠宝公司发明一种提升翡翠润度的方法申请高新企业,他与多家大型工厂建立合作,在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上构筑起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首家系统化开发并输出六十甲子太岁文化产品的企业。

面对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声音与质疑,梁剑行始终秉持“知行合一、正心正念”的准则,坚定走自己认定的道路。在他看来,六十位太岁大将军不同于仅影响特定地域的神明,他们是曾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其精神内核与儒释道的道德追求一脉相承,理应被更多人了解和铭记。正是这份笃定与坚持,让他在传统文化传播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也让六十甲子太岁文化借助多元媒介,悄然走入更多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科技赋能拓传承之路 寰宇共振扬华夏之光
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呼唤着新的表达。在梁剑行的推动下,六十甲子太岁文化跨越了传统的边界,以“文化+IP+产品”的创新模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了从本土深耕到全球传播的跨越,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当前文化传播领域正经历深刻转型,核心趋势指向传统文化的“活化”与“再生”。梁剑行团队敏锐地把握这一方向,构建起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他们率先系统性地开发六十甲子太岁文化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此前在淘宝等平台搜索“六十甲子”,几乎不见相关产品踪迹。如今,通过雕刻、动漫、书籍、 广彩、广绣、唐卡等多元载体,他们为公众打开了认知这一文化的新窗口。与此同时,团队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太岁文化IP与珠宝、手工艺、数字内容乃至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跨界融合,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梁剑行深知,尽管“犯太岁”的说法广为人知,但大众对六十甲子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了解有限。因此,他们的使命正是通过系统化的内容与产品,让这一古老文化真正被理解、被认同。
科技赋能成为这一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梁剑行坚信,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其八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而科技潮流则是助力传播的翅膀。他的团队广泛运用AI技术,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设计师凭借专业素养与艺术感知,指导AI完成设计创作,加速版权申请进程,实现“以一当十”的效能。在他看来,科技推动进步,固守传统只会增加运营成本,而AI在版权创作、电商管理、空间设计等环节的深入应用,让文化传播更加高效。但他也强调,AI终究是工具,最终的成果筛选与品质把控仍须依靠人的专业判断——AI能生成千百张图像,但唯有设计师才能选出最契合太岁文化精神的作品。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既守护了文化精髓,也提升了创作与传播的效能。
在全球视野的引领下,太岁文化的辐射力正不断拓展。梁剑行在香港注册研究院与公司,将此地作为文化出海的枢纽,计划以此为桥梁,为国内优质产品注入IP与文化内涵,推动它们走向国际市场。这一布局不仅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更推动中华本土的道家文化走向世界,逐步改变以往国外IP单向输入的局面,实现中国文化IP的对外输出。在国内,他构建了多元业务生态:文化公司专注视频传播,将六十位太岁故事以写实视频形式推向各大平台;珠宝公司对接优质工厂,提升产品力;建筑公司则参与园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这种“国内深耕+海外拓展”的双轨模式,让六十甲子太岁文化既扎根民族土壤,又汲取全球养分,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收获。

在行业规范日益强化的背景下,梁剑行团队始终坚持合规经营。他深切感受到,国家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如电商税收政策的完善,正推动行业剔除投机者,让市场回归健康有序。对此,他强调企业应紧跟国家步伐,在税务、运营、产品等各环节严格自律,做到合法合规——这也正是儒家所谓“地道”精神的体现,即遵循国家规范行事。这种合规理念,与他“正心正念”的文化初心高度契合,为太岁文化的长远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古老的干支纪年到现代的AI创作,从民间信仰到全球IP,六十甲子太岁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坚守中持续发展。梁剑行与团队深耕儒释道智慧,以匠心雕琢作品,以科技赋能传播,以公益传递温度,让这项承载着天文智慧、道德内涵与时间哲学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正如六十甲子循环不息,文化传承亦需代代接力。这种“坚守底蕴、拥抱创新、放眼全球”的实践,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文旅项目的推进、海外传播的深入与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六十甲子太岁文化必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谱写传统与现代交织、星轨与人心共鸣的璀璨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