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王国灿
引言:90%的创业者正在被"输家思维"吞噬
当我们在某地科创园看到"九排到"的创业团队横幅时,突然意识到这个时代最荒诞的悖论:每个创业者都在喊着要成为赢家,但90%的商业计划书里都藏着致命的输家思维。
金一南将军在《胜者思维》里揭示过最残酷的真相:"最糟糕的行动也比没有行动要强,观望是最糟糕的"。这句话在2025年的创业环境里显得格外刺眼——当AI创业浪潮席卷全球,那些看似稳妥的"等风口再出手"的观望者,正在成为新一批被收割的韭菜。
为什么说不懂人性洞察的创业者注定失败?
看看这个惊人的数据:2025年iCAN大赛中3万支队伍的较量,最终胜出的团队都有个共性——他们能精准预判虚拟市场环境里的人性博弈点。这不是偶然,而是印证了《1分钟漫画人性》的核心观点:掌控人性才能逆风翻盘。
一、人性博弈:创业战场上最锋利的兵器
1.1 贪婪与恐惧的双面镜像
在B站播放量破千万的创业纪录片里,有个经典场景:当比特币价格暴跌时,赌徒思维的创始人选择all in抄底,而真正的赢者思维创始人却在同步布局AI算力租赁业务。
这不是简单的风险偏好差异,而是人性洞察的高下之分。就像2025年安徽省赛获奖团队展示的决策逻辑——他们深谙"掌控人性才能逆风翻盘",所以在市场波动时敢于暴露部分技术短板换取战略同盟。
案例启示:某团队在商道杯模拟赛中,故意释放"资金紧张"信号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动结盟,最终通过数据共享反超市场预期。
1.2 情绪价值的终极密码
当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Z世代对情绪价值支付溢价达37%时,真正的赢者思维创始人已经开始重构产品逻辑:
物理价值:产品基础功能满足度
情感价值:用户关系网络构建能力
认知价值:能否让用户产生"我懂了"的顿悟时刻
某母婴AI产品团队的逆天操作堪称典范:他们明知硬件成本可压缩至80元,却刻意保留200元定价,因为市场调研显示中产妈妈们需要"价格锚点"来确认产品科技含量。
二、战略思维:比市场先看三步的生存法则
2.1 从"机会主义者"到"未来雕刻师"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创业三要素理论在2025年展现出惊人的前瞻性:
信念毅力:不是蛮干,而是建立"动态信念系统"(参考案例:某AI芯片团队在融资断流时启动内部"信念众筹",用期权置换员工年终奖)
市场洞察:要看到行业趋势背后的"人性曲线"(某自动驾驶团队用情感计算模型预测政策走向,提前3个月布局V2X场景)
团队建设:打造"狼性共情"团队(某医疗AI公司用"失败日"取代团建,让成员公开复盘认知盲区)
2.2 陈春花的战略思维悖论
这位管理学家在2025年提出的"战略就是选择不做什么"颠覆认知。某跨境电商团队据此砍掉70%SKU后,反而让供应链效率提升300%,这就是赢者思维的精髓:在看似疯狂扩张的年代,敢于做减法。
决策模型:
是
否
市场机会
是否符合人性底层需求
构建价值网络
计算暴露短板的收益
用缺陷换取战略同盟
三、认知突围:赢者思维的三重进化论
3.1 从"我要证明自己"到"我要构建价值网络"
参考某AI绘画平台创始人的决策轨迹:
在融资谈判中主动展示算法缺陷
用技术开放换取7000名画师入驻
三个月内实现UGC内容营收占比68%
这印证了《赢者思维》的核心观点:暴露弱点不是示弱,而是开启协作的触发器。
3.2 从"专注产品最优"到"控制人性节点"
当某元宇宙团队发现用户停留时长与"数字分身缺陷暴露率"呈U型曲线时,他们做出了教科书级决策:
主动增加"不完美指数"设定
开发"缺陷展示"社交功能
三个月DAU突破200万
这个案例被写入了《创业生态白皮书》,揭示了新时代的商业法则:用户容忍缺陷的程度,决定了价值网络的扩展速度。
3.3 从"资本是燃料"到"资本是人性放大器"
看看这个震撼案例:某机器人团队在B轮融资时拒绝红杉资本,反而选择与美团战投达成协议——背后是资本人性的深度计算:
美团生态能提供真实场景数据
供应链资源比单纯资金更重要
用战略资源放大认知差
四、决策矩阵:赢者思维的五个维度
4.1 风险预判维度
某自动驾驶团队的决策值得玩味:
提前6个月布局L3场景
在L4泡沫期主动暴露技术短板
用缺陷数据吸引传统车企结盟
4.2 价值网络维度
参考某AIGC团队的三步走战略:
用免费API吸引开发者
释放部分训练数据缺陷
构建用户共创生态
4.3 时间窗口维度
某量子计算团队的融资决策堪称典范:
在资本寒冬期用"缺陷报告"融资
用技术短板换取政府补贴
在行业复苏前完成技术反超
4.4 认知错位维度
当某社交电商团队发现用户评论中"治愈感"出现频率超越"性价比"时,立即启动:
重构客服系统为心理陪聊
增加"不完美包装"选项
开发"焦虑值"指数运营
4.5 战略留白维度
某医疗AI公司的战略留白艺术:
保留20%技术接口不开放
故意延迟3个月推出核心功能
用技术留白换取监管窗口期
五、进化论:赢者思维的七个致命陷阱
5.1 伪缺陷陷阱
某智能家居团队模仿赢家思维暴露"技术短板",却犯下致命错误——暴露的是核心算法缺陷而非非关键模块,导致:
投资者信心崩盘
人才流失率达89%
竞品趁机挖角
5.2 错位时机陷阱
当某团队在政策窗口期暴露缺陷时,却踩中监管升级的雷区,根源在于:
没有区分行业周期与监管周期
混淆市场风险与系统风险
误判人性博弈的主次战场
5.3 能力圈陷阱
看看这个血泪教训:某教育科技团队刻意暴露硬件缺陷换取内容生态,却忘了:
教育用户对硬件缺陷容忍度极低
没有守住产品基本盘
资本市场解读为能力缺失而非战略选择
结语:你的创业思维正在被碾压?
当00后带着与生俱来的数字原住民思维入场时,90后创业者最大的危机不是技术迭代,而是思维维度的降维打击。
灵魂拷问:
如果现在给你重新选择商业策略的机会,你会选择:
A. 打造更完美的产品
B. 构建人性反馈系统
C. 培养"动态信念"团队
(作者:陈刚系中国幸福实验室研究员、浙江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艺术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国灿系文化战略观察者、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艺术创新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