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以《黄帝内经》为钥,开生命平衡之门——记中医“平衡论”践行者

字号+ 作者: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  2025-11-12 我要评论

以《黄帝内经》为钥,开生命平衡之门记中医平衡论践行者余长安 在黔北大地的中医药传承脉络中,余长安的名字始终与坚守创新紧密相连。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第29代子孙,他出身

以《黄帝内经》为钥,开生命平衡之门——记中医“平衡论”践行者余长安

在黔北大地的中医药传承脉络中,余长安的名字始终与“坚守”“创新”紧密相连。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第29代子孙,他出身贵州习水县中医世家,自幼浸润于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中,用数十年的从医之路,书写了一段“传承古法、仁心济世”的医者篇章。

世家传承:中医启蒙的初心萌芽

余长安的家族渊源,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印记——因朝代更迭,先祖们“铁改余姓”,世代以行医为业,积累了诸多珍贵的经验方,其中《逐瘀化结散》便是家族传承的“镇宅之宝”。这剂丹药曾是随军必备良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闻名,专为治疗跌打损伤、伤科重症而设。

在这样的环境中,祖父与叔父作为当地有名的中医师,成了余长安最早的“启蒙老师”。他自幼跟随长辈上山采药,辨识草药的形态、气味与功效;在药炉旁听祖父讲解《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经典奥义,领悟“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更常跟随出诊,在病床前观察长辈望闻问切的细节,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严谨的中医思维与敏锐的临床观察力。“中医不是简单的‘看病’,是‘看人’,是让身体回归平衡的艺术。”祖父的这句话,成了他从医的初心。

博采众长:中西医融合的求学之路

为精进医术,余长安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深知“单一传承”难以应对复杂病症,于是在跟随家族长辈夯实中医理论的同时,专门前往医学院系统学习西医外科知识,弥补中医在解剖、急救等领域的短板。

20世纪80年代,他远赴重庆,拜师名医凌开泉。在四年的求学时光里,他随师父白天随诊记录病例,夜晚挑灯钻研中医典籍,将理论与实践反复印证,这段经历让他的中医功底愈发扎实,也为后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路埋下伏笔。

扎根基层:从卫生所到专科门诊的坚守

1998年,余长安通过严格考核,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正式开启了独立从医之路。他先后在贵州习水、温水、良村、赤水等地行医,足迹遍布黔北乡镇,深知基层百姓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求。

2001年,为让当地百姓“小病不出镇、大病有方向”,他创办泸县西街卫生所,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带入基层,既用中药调理慢性病,也用西医技术处理急症,很快赢得了“看得准、花钱少”的口碑。2016年,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与专科优势的凸显,他在习水创办“长安中医门诊”,专注于用中医治疗各类疑难杂症,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

专科擅长:疑难杂症的“破局者”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余长安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优势。他擅长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应对肺癌晚期、口腔癌转移引发的肺癌等重症肿瘤,以及乳腺增生、甲亢、肺病等慢性病;对儿科疑难杂症、骨伤及烧烫伤的治疗也颇有心得。许多被认为“西医难治”的患者,在他的调理下重获生机——这背后,是他对“整体观念”的极致践行:“肿瘤不是孤立的‘肿块’,而是身体阴阳失衡的表现,治瘤先调体,让正气‘压得住’邪气,病自然就好了。”

医道理念: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生命智慧

在余长安看来,中医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阴阳平衡”。他常引用《黄帝内经》中的“清阳升上窍,浊阴走下窍;阳化气,阴成形;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阐释生命的本质——人体如天地,阴阳相互制约、依存,五行相生相克,一旦失衡便会致病。

“西医是‘对症下药’,中医是‘对人下药’。”他强调,诊疗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情志状态,找到疾病的“根”,而非仅消除症状。曾有一位甲亢患者,西药治疗后反复复发,他通过调理肝脾、平衡气血,半年后指标恢复正常,至今未复发。这种“治未病、调根本”的理念,让他的诊疗效果深入人心。

荣誉与传承:让中医薪火照亮更多人

多年的坚守与创新,让余长安的医术得到业界认可:2009年,他参加第二届中国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荣获三等奖;2012年,经第三届名老中医临床技术高峰论坛专家评定,被授予“中医疑难病十佳杰出诊疗人才”称号。满墙的荣誉证书,是他专业能力的见证,更是患者信任的缩影。

而他始终铭记“传承”二字。近年来,他通过收徒传艺,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已培养多名青年中医师;同时整理数十年临床病例与经验,发表《中医治疗甲亢病》《中医治疗精神病》等著作及论文,为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传承留下宝贵资料。“中医不是‘老古董’,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活学问。”他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医能解决问题,更能守护生命。”

从世家子弟到基层名医,从理论研究者到临床实践者,余长安用一生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内涵。如今,他仍在习水长安中医门诊的诊室里忙碌,望闻问切间,延续着家族的医者使命,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瞿铭蔚 茶舞疗愈的年轻造梦者,在动静之间写就生命的诗行

    瞿铭蔚 茶舞疗愈的年轻造梦者,在动静之间写就生命的诗行

  • 陈海林教授:以中医智慧为癌症患者生命续航

    陈海林教授:以中医智慧为癌症患者生命续航

  • 抗癌专家蒋学林与中医药事业的76载同行

    抗癌专家蒋学林与中医药事业的76载同行

  • 时代华章里的生命之光:国医大师蒋学林与中医药事业的76载同行

    时代华章里的生命之光:国医大师蒋学林与中医药事业的76载同行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