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新是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退休干部,回忆起四十年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硝烟弥漫的战场,血与火的考验,他仍然激动不已。1979年首战他荣立二等功,1983年、1984年、1988年又分别荣获三个三等功。他讲述了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军功章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张孝新1976年11月参军入伍,两年的军事训练中,他顽强拼搏。他总是告诫自己家中三代务农,不怕苦,能吃苦的传统不能忘,不能给老祖宗丢脸。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夏天趴在地上练射击,被太阳炙烤的地面温度高,肚皮烫起了泡,他不吭声;一天射击750发子弹,肩膀红肿也不叫疼。事实证明,没有天生的“兵王”、“神枪手”,在全师比武中,他射击名列前三,速射做到10秒十发九中。
1978年底,张孝新得知,自己所在部队要选派人员上前线了,第一批连里抽调10人。他想,自己是一名党员,担任了副班长,积极申请参战。这场战争是对越南在边境挑衅行为的反击,更是对国家尊严、领土完整的捍卫,他报名上前线获得了首长批准。
1979年元月,他抽调到的作战部队按战场配置,进入中越边境,驻扎广西那坡县平孟公社。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全线发起攻击。张孝新和战友进入长白山东北侧时,战场依然是一片沉寂。4连连长孔令华前出到尖刀排位置,从一块岩石后探身用望远镜向前沿观察敌情。不幸,他被越军狙击手盯住,随着一声枪响,孔令华连长被越军子弹击中,当场牺牲。紧接着隐藏在长白山、尖石山上的越军一起开火,以猛烈的交叉火网夹住了4连,因地形不利,部队几次强攻,都没能取得突破,副连长也受重伤。18日,部队继续攻击,指导员吴世忠根据17日战斗情况,仔细分析地形、敌情,研究打法。敌暗我明,越军居高临下,从正面强攻是很难奏效的。因此,4连派一排三班利用夜暗从越军不备的北侧悬崖秘密登上长白山顶。
和越军对峙时,张孝新敏锐发现越军有狙击手向我阵地瞄准,急呼战友隐蔽。枪响,击在身后的岩石上,碎石迸飞,张孝新被碎石击伤头部。孔连长壮志未酬身先死,血染荒山的悲壮,碎石砸伤多人的仇恨,让张孝新怒火中烧,他不顾头部伤疼,紧盯对面,接过身旁战友手中的步枪,对排长说:“你用望远镜锁住敌狙击手,我把他击毙。”因敌人在向上窜逃,张孝新瞄准他的头部扣扳机,排长从望远镜中看到敌人背部中弹倒地。
按照计划1排、2排于黄昏后佯攻长白山东南侧的小高地和东侧的乱石山越军阵地,吸引守敌注意力,3排为预备队在无名高地北侧待机,60炮地在坡茶村北侧凹地处,重机枪排在无名高地西北侧,82无坐力炮排在小松树山北侧,各自占领阵地。到18日深夜11时,发起进攻,大家乘着夜色攀登悬崖峭壁,相继登顶后,配合早已登顶埋伏的战友,组成攻击分队,小群多路,由上向下,大胆接近越军据守的岩洞,采用抵近射击和手榴弹轰炸消灭敌人,机枪和火炮火力支援各分队战斗。张孝新在班长受伤后,代理了班长。为了轻装,他把绒上衣和毛毯全扔了,沿路拣子弹,包里的子弹拣的比压缩饼干都多,一边拣子弹一边骂:忘恩负义的东西,拿着我们捐赠的枪炮子弹打我们。他带着班里的战士搜山,遇到一山洞,判断里面有越军,他迅速将手榴弹投出,然后往山洞点射,打出29发子弹,全歼山洞敌人,战士们很快适应这种“掏地老鼠”的战法,甚至发明用绳索空吊炸药包,用竹竿捆上手榴弹炸掉山洞敌人的战法。张孝新拣的子弹多,击毙的敌人也多,和战友一起端掉了一个又一个“岩洞阵地”。激战三天,胜利攻占了长白山。
清点人数撤回时,发现除牺牲的战友外,少了三人,一位电台台长、一位报务员、一位卫生员,身带电台密码,深陷敌后,他们如若牺牲或被俘,后果不堪设想,损失不可估量。营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接回战友。尽管经过三天的战斗,非常疲劳,张孝新还是毅然要求:“我去。”他带领4名战友返回敌后战场。这次任务紧、危险重重,我方有五人,遭遇到打扫战场的越军人却众多,又不知战友们身在何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被越军发现。张孝新孤注一掷暴露自己,他用中文大喊战友的名字。越军正懵时,撤退晚了隐蔽在石缝中的三位战友向喊声奔来,五人拼命营救回了战友。长白山一战,张孝新荣立了二等功。
激烈的战斗从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虽然只有28天,张孝新和战友蹲在战壕、野外过了28个昼夜,没有吃过一顿热饭,没有洗过一次脸、刷过一次牙,更没洗过一次澡、换过一次衣服,没有脱过一次衣和鞋、睡一次安稳觉,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河沟里的水,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牺牲的28个昼夜。
这之后,鉴于还击目的已经达到,我军从越南撤军。但越南加紧扩军备战,继续侵犯边境地区要点,大的战役就有靠茅山战役、法卡山战役、者阴山战役、老山战役,小规模的袭扰达1000多次。
到1989年10月,张孝新和他的战友们作为侦察尖兵,在中越边境摸爬滚打整整十年。这十年,他们出色完成各种穿插任务,张孝新个人已经由一名战士成长为某部侦察排排长。敌后侦察危机四伏,为了获取越军的驻军地形、兵力排布等重要情报,张孝新出发前先熟悉地图,一路行走,一路记事,深夜行走山中,他能做到人在山中走,图在心中移,靠前侦察,每次都胜利返程。执行任务,不可能没有凶险。一次,在执行任务时,手提微型冲锋枪绊着草丛中的手榴弹,两步后将会爆炸。张孝新疾呼战友们卧倒,万幸的是爆炸过后他和战友们都没受伤。为了防止越军闻听爆炸声炮击,一行人一路向我军阵地狂奔一公里方才喘口气。深入敌军后方,张孝新总是身先士卒,一次,当他带队前行后,担任警戒掩护的一战士不慎踩上了身旁的地雷,炸断了一条腿。张孝新和战士们一起砍树枝扎担架抬着伤员穿山越岭,上了接应的汽车后,他们用大腿垫着担架,避免伤员颠簸流血,战友获救了。大家夸张孝新带队行动“疾如电、快如风,来无影、去无踪”。这十年,张孝新立了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他带出的许多战士纷纷立功受奖。但是没人知道,每枚军功章的纹路里,都刻着他们匍匐过的泥地,攀爬过的峭壁,穿越过的枪林弹雨。
碧血洒疆场,忠骨埋青山,在中越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共有26座烈士陵园,无数烈士安眠在这里。对越作战整整10年,先后有数千官兵牺牲,数万官兵和支前民工伤残。历史告诉我们,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是他们用自己残缺的身体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战奠定了中越边境40多年的和平环境。(肖金美 张宝峰 张孝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